INTERKULTUR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
INTERKULTUR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品牌结合了多个有着相同兴趣和目标的非营利国际组织,旨在国际层面上支持文化交流。这些组织机构包括以下:
FÖrderverein INTERKULTUR e.V.
Heinrich-Lübke-Ring 4
35415 Pohlheim (德国)
电话: +49 (0)6404 69749-25
传真: +49 (0)6404 69749-29
邮箱
info@interkultur.com
注册于 Vereinsregister Giessen, VR 1806.
主席 冈特 •铁驰
FÖrderverein INTERKULTUR Österreich
Liebenauer Hauptstraβe 2-6
8041 Graz (奥地利)
注册于 Landespolizeidirektion Steiermark LPD, Graz, ZVR 813 823 040
主席 冈特•铁驰

INTERKULTUR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管理有限公司
Platz der Einheit 1
60327 Frankfurt am Main (德国)
总部:
Ruhberg 1
35463 Fernwald (德国)
电话 +49 (0) 64 04 69749 - 40 69749 - 40
传真 +49 (0) 64 04 69749 - 29
邮箱
mail@interkultur.com
注册于Amtsgericht Frankfurt/Main, HRB 77821
营业号: DE 25 099 7822
总经理: 冈特•铁驰

INTERKULTUR Communication GmbH
Ruhberg 1
35463 Fernwald (德国)
电话 +49 (0) 64 04 69749 - 25
传真 +49 (0) 64 04 69749 - 29
邮箱
mail@interkultur.com
注册于Amtsgericht Giessen, HRB 7954
营业号: DE 28 856 4266
总经理: 冈特•铁驰,王琴

团队




主席团

Paul Wehrle教授(德国)
- 纪念 -
传记即将到来。

克里斯蒂安·荣额仁(瑞典)
- 纪念 -
克里斯蒂安·荣额仁)出生于1942年。 他在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在乌普萨拉大学学习音乐和神学。多年来,他在瑞典国家广播公司的音乐部门工作,负责音乐的演出和节目的录制。
自从他们的基金会(1965年和1974年)成立以来,他就是阿道夫·弗雷德里克·德里加尔(Adolf Fredrik)合唱团的指挥。 他是瑞典合唱指挥协会(1986-1998)的首任主席,同时也是瑞典合唱组织联合委员会(KORSAM,1997-2004)的主席。从1997年到1999年,他曾为国际合唱音乐联盟IFCM工作,担任1997-1999年的秘书长,并担任联络官(一直到2005年)。
他是INTERKULTUR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的艺术总监和世界合唱比赛的艺术总监。 由于他作为合唱指挥大师在世界各地参加研讨会和工作坊,并在中国建立了一系列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的研讨会,自2003年起这个瑞典人就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克里斯蒂安·荣额仁在瑞典和国际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同时也是热衷于合唱音乐的编曲家。

冈特·铁驰(德国)
一切都始于1990年,1946年出生的冈特.铁驰先生,一个充满热情的合唱歌手,创立了这个协会——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 住在“德国歌城”(位于吉恩附近的波荷海姆)的他深信:“在唱诗班里歌唱是可以用其所传达的热情来创造和平的!在国际层面上为合唱歌手提供一场吸引人的国际级别比赛,那他们的音乐将在他们的国家之间建立一座跨越国界的桥梁。”
冈特.铁驰先生以前的工作是经商、IT和税务顾问,这让他与全欧洲的人都有了一定的联系。而这些联系建立了新成立协会的网络,使其在国际层面上创造出新颖的合唱赛事活动。
1988年在布达佩斯举行的首届国际合唱比赛成为了一个成功的起点。从一开始,冈特.铁驰先生就相信自己想法的力量,合唱能够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桥梁,并将所有的人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家庭。因为合唱热情的连接因素,它可以消除偏见,使友谊跨越国界,创造出一种活跃而和平的团体,超越音乐,对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都没有任何限制。
冈特.铁驰先生和他国际经验丰富的团队将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的合唱活动发展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成功的系列文化活动。“奥林匹克合唱团”的理念,基于古老的奥林匹克运动运动会,在2000年取得了一项杰出的国际成就。这场以“世界合唱比赛”闻名于世的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已超越了其他所有的合唱活动,并在世界各地取得了成功。直到2012年奥地利、韩国、德国、中国和美国停止了这一独特活动的举办。
2012年在美国辛辛那提举行的世界合唱比赛是迄今为止最激动人心的比赛。 2014年7月,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的团队和世界合唱比赛的参赛者们将在拉脱维亚的里加举行一场精彩的比赛。这个国家有一个优秀的合唱传统,截止到2014年初的报名人数:大约470个唱诗班将加入这个活动,将举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合唱比赛,把里加变成全球合唱音乐的中心。
随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他的坚定的承诺,冈特.铁驰先生在25年的时间里将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发展成为了关于国际合唱赛事活动的首选平台。它的比赛和节日在艺术水平和专业的活动组织方面是世界级标准。 支持国际合唱音乐全面推广的有来自个城市,各省,各部委和省级政府的大约7000支合唱队伍,来自app软件的两万多名歌者,以及100个加入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国家。由于颇受欢迎,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将迎来2014年底的150周年活动。
冈特.铁驰先生因其长期参与而获得无数奖项和殊荣,不仅仅限于音乐领域,还有例如德国体育援助基金会董事会成员等。代表着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他于2006年获得了欧洲文化奖(KULTURPREIS EUROPA)。2009年7月,他在国际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杰出文化承诺为他赢得了一项特殊的荣誉:作为欧洲人,他第一个被中国南方港口厦门(4,600万公民)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这个奖项在中国被认为是一项很有声望的奖项,也暗示着冈特.铁驰先生的殊荣,尤其对于中德关系的支持方面。
他还回顾了各组织、国际合唱团体和政府机构授予的无数奖项和荣誉会员资质。2012年4月,冈特.铁驰先生被Joachim Gauck授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十字勋章,作为“文化志愿大使”。2012年12月,这一荣誉由黑塞总理沃尔克·布菲尔在威斯巴登州总理府举行的仪式授予。

Mikis Theodorakis(希腊)
著名的希腊作曲家,作曲家Mikis Theodorakis出生于1925年,他写了1000多首希腊民间传统与现代诗歌相结合的歌曲。 他还创作了一些交响乐作品,其中包括七首交响曲。 除了他的歌曲,他还以他的伟大的合唱作品而闻名,例如“ Canto General ”(1982)(text by Pablo Neruda)和“Axion Esti”(1960)(text by Nobel Prize winner Odysseas Elytis)。 他的代表作“Zorba the Greek”(1964)让他闻名全世界。

Morten Lauridsen (美国)
获得国家艺术勋章的Morten Lauridsen的音乐在二十一世纪的标准声乐表演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七个声乐器乐作品和他的无伴奏合唱系列(包括O Magnum Mysterium)定期在全世界由杰出的艺术家和乐团进行演奏,并被录制在200多张CD上。他获得五个格莱美提名包括由顶级乐团演奏的两个录音“Lux Aeterna”。
Lauridsen是太平洋西北地区的人,在来到洛杉矶之前,先是担任消防员和圣海伦山附近森林服务的工作人员,以便与Ingolf Dahl,Halsey Stevens,Robert Linn和Harold Owen一起学习作曲。他于1990年至2002年在USC桑顿音乐学院担任作曲系主任,并创立了电影学院高级研究课程。
他的合唱作品“O Magnum Mysterium”,“Dirait-on”,“O Nata Lux”和“在这个闪耀的夜晚”是历史上最畅销的作品。他作为一个作曲家的生活被记录在迈克尔·斯蒂尔沃特(Michael Stillwater)的一部获奖影片“闪亮的夜晚:作曲家Morten Lauridsen的传记”中。
2006年,Morten Lauridsen被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评为“美国合唱大师”。 2007年,他被白宫总统授予“美国最高艺术奖章”,因为他的结合了音乐之美,力量和精神深度的光芒四射的合唱作品。他的来往居住于洛杉矶和他位于华盛顿州西北海岸偏远岛屿上的夏季小屋。
更多Lauridsen先生的信息在 www.mortenlauridsen.net。

Eric Ericson教授 (瑞典)
- 纪念 -
Eric Ericson 被称为瑞典合唱音乐之父,在指挥和教学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1945年,他组建了他的“Kammarkaren”(现埃里克埃里克森室内合唱团),追求雄心勃勃的艺术目的,成为未来室内合唱团的典范。 他被一群瑞典作曲家包围,如Sven-ErikBack,Ingvar Lidholm和Lars Edlund,他们为这个乐团编曲,后来为瑞典电台合唱团作曲。 瑞典广播合唱团和OrpheiDr?ngar男声合唱团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他的唱片收藏“EuropaischeChormusik”(1971)对世界各地的指挥家有很大的影响。 Eric Ericson在2013年去世。

郑小瑛教授 (中国)
郑小瑛教授是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第一位登上国外歌剧院指挥台的中国指挥。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留学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我国第一个志愿者乐团<爱乐女>室内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
郑小瑛曾成功地在20多个国家指挥演出,曾获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和两枚俄中友谊荣誉勋章,被世界合唱理事会邀请出任世界合唱比赛-荣誉艺术主席团永久成员。
她也是中国最有经验的指挥教授之一,她的多名学生已在国内外交响乐团和歌剧院里担纲。她更是一位热情的音乐社会活动家,她边讲边演的表演形式被媒体誉为“郑小瑛模式”,而备受广大听众欢迎。
她曾荣获中国歌剧事业特别贡献奖,文华指挥奖,中国文联,中国音协“金钟奖”的终身成就奖和“中华文化人物”等奖项,还曾获福建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福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杰出建设者等20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她还被中央歌剧院授予“终身荣誉指挥”,被福建省歌舞剧院聘为终身荣誉顾问。
15年来由她率领厦门爱乐乐团和福建交响乐团将刘湲作曲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在亚欧澳洲北美的12个国家辉煌上演了70多场,创下了我国大型交响乐演出的最高纪录,圆了这位客家女的“土楼环球梦”.2017年她在国家大剧院成功指挥上演了中文版的马勒交响乐“尘世之歌”和声乐套曲“流浪青年之歌”, 努力推动“洋曲中唱”,几十年如一日,实践着她“阳春白雪,和者日众”,与大众共享美妙音乐的人生追求。

杨鸿年教授(中国)
杨鸿年教授是中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他的指挥风格热情、细腻,极富表现力,以其独具一格的指挥艺术及训练合唱的过人技术与修养,赢得国内外乐迷与专家的一致赞誉,被称为“真正掌握合唱艺术奥秘的大师”。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杨鸿年创建并担任艺术指导及常任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三大童声合唱团之一。杨鸿年教授也是合唱团的艺术总监和终身指挥。作为指挥,杨鸿年教授在国内外舞台上多次获得国际认可。他经常参加各种合唱音乐比赛的评审委员会。
杨鸿年教授2014年荣获“2013中华文化人物”荣誉称号。

John Rutter(英国)
1945年出生于伦敦,他在海格学校的唱诗班受到音乐启蒙教育。 他的作曲生涯包括大型和小型合唱作品,管弦乐和器乐作品,钢琴协奏曲,两个儿童歌剧,电视音乐,以及菲利普·琼斯铜管乐团和国王歌手等团体的专写作品。
John Rutter与David Willcocks共同编辑了Carols for Choirs系列的四卷,最近又编辑了牛津歌剧院合唱团合唱经典系列,歌剧合唱团(1995年)和欧洲圣乐(1996年)的前两集。
他曾在欧洲,非洲,北美,中美洲和澳大利亚的许多音乐厅,大学,教堂,音乐节和会议上做过客座讲座或演讲。

Hak-won Yoon 教授
跟随着对合唱音乐世界的早期热情,Maestro Hakwon Yoon 毕业于延世大学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完成了麻省大学研究生的学业,并获得了中西部大学和Shepherd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Dr. Yoon 在1970年领导 World Vision Children’s Choir 时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在指挥大宇合唱团,Seoul Ladies’ Singers 和 Incheon City Chorale 等合唱团时,他的目标是通过将韩国合唱音乐传播到全世界来弥合韩国和全球合唱音乐之间的差距。同时,他的目标是在韩国普及合唱音乐,而这以前被认为是某些社会阶层的独家活动。
Yoon 大师的无数合唱活动包括担任韩国合唱音乐联合会董事会主席、KCMA 主席、大宇合唱团常任指挥、IFCM 主任和中安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目前,他致力于他的时间合唱例如,作为名誉教授在涌中央大学,艺术总监首尔女子合唱团,韩国导演合唱指挥的学院,目前,他致力于合唱音乐,如作为一名荣誉教授在 Chung Ang University,汉城艺术总监女歌手,主任韩国合唱指挥学院,并作为 INTERKULTUR 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新当选名誉艺术主席。